找回密码
 注册
查看: 99|回复: 0

离子推力器束流下降原因分析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5-7-20 10:18:4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离子推力器的推力与其引出的束流成正比,束流的大小直接确定了推力。离子推力器在点火启动后,在工作条件不变的条件下,其引出束流随工作时间而下降。为找出束流下降的原因,以离子推力器为研究对象,通过分析引起离子推力器束流下降的各种因素,并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与验证。经过对因素的分析定位,找出引起束流下降的主要原因。分析与验证表明:影响离子推力器束流下降的决定因素为栅极组件固有特性、磁场固有特性和阴极固有特性,其中阴极固有特性是导致束流下降的主要原因。
& N9 ^" p& c/ f5 Z$ F* P2 g2 c) n4 H3 {8 z8 z7 E; y% \- r
  引言
6 R  E' a0 t% g$ e3 L( m
3 E. h' d( B, j$ R  离子推力器是电推进的一种,其特点是推力小,比冲高,广泛应用于空间推进任务,如航天器姿态控制、位置保持、轨道机动和星际飞行等任务。离子推力器在工作启动后,其束流随工作时间的推移出现下降的现象,并且随时间推移趋于稳定。由于离子推力器引出的束流与推力成正比,其束流的下降,直接导致推力的减小,严重影响离子推力器的性能。 8 S: [# _# _( U/ U

  t7 k; |! P: ]0 }0 R1 ?. f' q  离子推力器引出束流主要与离子光学系统(亦称栅极组件)、放电室推进剂流量,以及放电电流和电压相关。栅极组件的几何参数和加速电压直接影响束流的大小;放电室推进剂流量不但限制了束流极限值,而且其流量的稳定性也会引起束流的变化;放电电流大小也确定束流的大小,根据设计经验,束流通常占放电电流的20%左右,而放电电压的变化同样会引起束流的变化。从真空技术网(http://www.chvacuum.com/)调研国外文献调研来看,目前还没有关于离子推力器在启动后,束流随时间而减小的相关报道。
( ~8 y% I  |8 Y  p% s; Y! r
( ~" F6 t6 I1 @" [5 w  为了寻找引起离子推力器在工作启动后,束流随时间下降的原因,文章通过分析影响束流下降的6个故障因素,并通过试验验证,确定引起束流下降的主要原因。
2 a. H- ]1 B6 M! L; u( w. t6 h1、原因分析与验证
* T' }! E( G; x' c& C2 {$ T% ~3 `: E: A$ B  `; w; p2 f
  1.1、影响束流下降的原因
% Y% q4 n, g+ |- Q; \# C
* t7 }, g/ o  Z6 ^8 z3 A& \  离子推力器在工作启动后,发现其引出束流在2 h内存在连续减小,特别是在前30 min内变化显著,如图1所示。 3 T9 n) ~8 n1 g# O
$ U5 p5 E* M7 T+ n3 u0 I+ i! ~
  7 ~# I; e( X4 U7 I9 j. I

, ^! k* q7 y+ ?4 ]7 I) u9 i图1 推力器束流下降示意图
. _! [' G4 f- L9 |* b
; x6 g+ f: s, N9 g$ I  通过对离子推力器引出束流在其工作启动时,连续下降的测试数据分析,导致推力器束流连续下降的原因有6个方面的因素。其中由于条件保障原因造成的条件事件有3个:供电电源异常(X1)、气路漏气(X2)及暴露大气的影响未消除(X3);由离子推力器本身原因造成的固有事件有3个:栅极组件固有特性(X4)、磁场固有特性(X5)及阴极固有特性(X6)。
* S( a1 S! v% ]7 u- @
  m/ `' `- `- ^1 l/ q) E8 m  1.2、分析与验证
) H* ]! A. k+ \4 ]! I! B+ n0 V$ x3 N+ M8 [. @7 \
  原因分析及验证如下:
4 {4 b3 w0 z3 |7 k+ L- h' ], X, M- m, G' r2 j. ]
  (1)供电电源异常 & O( {( S9 u+ P1 |8 F9 g3 z
' _4 [" E) _* ~% z9 S' R+ s
  首先对地面电源进行了排查,没有发现异常。并用测试的离子推力器进行了问题复现试验,试验结果基本符合。由此确认供电源处于正常状态。
+ e9 K% [% r0 U1 M" E) g
7 f! p% Y- {( y2 {' p! K: x5 w- o7 U! r  (2)气路漏气
1 t" R' @% d3 H
6 Q% m: G8 _- p; @; n  在进行问题复现试验前,对试验设备真空室内气路管路进行仔细的检漏,确认管路不存在漏点后开展试验,束流下降问题得到了复现。并采用2台推力器进行试验都出现这种现象,初步分析气路漏气的可能性较小。由此确认气路不漏气。
! H8 b! D* P; M1 v& ?- e( T. q2 ~2 j; h3 k2 q- a/ P/ w4 }! Z
  (3)离子推力器暴露大气的影响未消除
/ B# l0 G5 Z1 `) C6 I& ]: [
% k$ v% n( d1 e( C+ B# w  为了消除大气影响的测试,进行了专项试验。试验中,采用离子推力器、星用PPU电源和地面供气系统进行。先对中和器和阴极通氙气1 h,同时抽空排气;中和器和阴极再用小电流预热1 h;然后在阳极小电流下,放电起弧1 h。在离子推力器完成了消除暴露大气影响的预处理后,进行了4次室温启动工作3 h试验,如图2所示。可看出点火启动试验束流变化的重复性较好,由此认为已消除了大气的影响。 2 E) ^- W8 u: |  X' M4 S6 Y; |
- M$ y+ M; {$ B. w! K
  (4)栅极固有特性的影响
9 L% a$ R$ c* ?
4 o1 H# @9 G& u" V9 I, o; ^& K# X  栅极组件对束流的影响分为双栅间距的热形变和栅极孔径的热形变。双栅间距变大将导致束流减小;栅极孔径变大使放电室中气体密度减小,导致束流的减小。
  ?. A2 `% h- @2 K
& h* t/ P0 B% f+ s  # @; j' b6 P+ m$ z6 ?) Y

% n. K% H/ @, H, c& o7 H/ r9 `图2 离子推力器室温启动3 h 点火启动试验束流特性 9 c4 T6 h$ r  O$ x$ M
, `2 F  h9 X6 j4 R5 }( K
  a. 双栅间距热形变对束流的影响 ( Y( n+ o; U5 @9 x* z6 j/ G7 r+ f6 {+ L
- n: n2 L$ u$ A2 T0 z
  初步估算离子推力器工作从室温到热平衡时,栅极组件双栅间距的变化对束流的影响,如图3所示。束流与双栅间距为单调减的关系。
9 U; x! J# E2 U+ h3 g- i* X
  [! Z$ J& t, o  P$ U  5 L9 b  W7 N+ p" p0 K: X4 ]- t/ p7 e

& g  H9 \3 I) n/ Q  {图3 离子推力器栅极组件双栅间距对束流的影响 0 w& v" Z6 B) H$ t2 X: l
) L5 ~' K0 g; D) G* Z
  造成双栅间距变化的因素有2种,一种是温度变化时,屏栅与加速栅间支撑高度随温度变化,使双栅间距变化,离子推力器从室温工作2 h,由于屏栅与加速栅间支撑高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,使双栅间距变大。因此,离子推力器从室温工作到热平衡时,栅极组件双栅间距使束流减小了3 mA,如图3所示;另一种是由于屏栅和加速栅温度分布不均匀,造成双栅间距变化,离子推力器从室温工作2 h,内侧屏栅温度高于外侧加速栅温度,使双栅间距变小。
  d0 A$ e  S8 w2 i% N
+ P, C* x4 l0 u3 `' N  b. 栅极孔径热形变对束流的影响 ( T6 G. e- s2 |  N. O. S) J& u; `

' f& g% H( |" X7 b  在放电室流量一定时,放电室气体密度与栅极组件气体流导成反比,初步估算时可近似认为束流与放电与栅极组件气体流导成反比。离子推力器从室温工作2 h,加速栅平均温度变化140 ℃,使加速栅极小孔直径增大,致使小孔气体流导率增大,使束流减小约1 mA。 " F! S8 `2 L3 m, y, i  s
) K5 l4 @( m: c) o+ @9 O
  (5)磁场固有特性影响的排查 # o* I  A; f9 P+ W" \

" \' r5 A) I: C9 M+ R. H/ y7 F  离子推力器启动后,推力器放电室磁路磁铁温度将逐渐上升并趋于平衡,由于磁铁的剩磁温度系数和内禀矫顽力温度系数不为0,因此,放电室磁场将随温度变化而变化,与此对应的放电电流也将变化,引起束流变化,热平衡过渡时间通常约3 h。离子推力器热平衡实验证明:推力器由室温到热平衡,磁场变化对束流的影响不超过1%。
; Q' N8 I% Q# {4 d$ t5 ?
* ~3 v+ f7 Q3 b: F  (6)阴极固有特性的影响
3 R# d( ]9 f: O+ b6 p, g- y4 l& ~, {/ e7 `
  为了验证阴极发射性能的热效应对束流的影响,进行了使离子推力器整体处于热平衡状态引束流的试验。试验中,阴极及中和器点火启动成功后,维持放电室处于放电状态而不引出束流,持续工作3 h,当离子推力器整体巳基本达到热平衡状态时,引出束流。束流随时间变化,如图4所示,图中曲线1~3为离子推力器室温下启动直接引束流的结果,曲线4~6为离子推力器放电3 h后,再引束流的3次试验结果。
& |* M" F- Z' C! T; e, z+ n  {: ~
  
/ _9 W6 j% O9 ]2 b  I
% H' |" k' F+ W" ~# r( \图4 放电室放电3 h 后引束流与工作启动引束流的比较 . u' j' m. a2 {

& ~1 c" \9 ?2 }" S  由图4可以看出,当推力器工作3 h后,引出的束流仍然下降约50 mA。在离子推力器整体处于热平衡状态,即磁场和机械热变已处于稳定,束流下降认为是由阴极发射体热效应造成的。试验验证了阴极固有特性对束流下降的影响。   N% d& K) P3 G0 }
2、分析定位 " n$ }; ?9 [0 S# B

/ y# g* E! N; [, C! E  通过上述验证分析可得: & a% x/ V- i1 i# l) P* W9 G
' V: [+ J6 j/ |( M! ~, B  u  C0 q
  (1)供电电源异常、气路漏气及暴露大气的影响未消除等原因可以被排除;   ~+ U% ]( x7 [3 s# d% z5 R( k* W# [% A
. t/ t4 N+ b9 f* Z
  (2)因离子推力器工作时间2 h,栅极组件热效应使栅间距和栅孔径变化,使束流减小4 mA,约占工作时间2 h束流下降总值的6%,故栅极组件固有特性是造成束流下降的原因之一,但影响小; 7 w2 s8 Q, m8 O. }9 T1 F
% f- Q" R2 D, D1 r( @
  (3)因离子推力器工作时间2 h,磁场固有的热效应特性使束流减小8 mA,约占工作时间2 h束流下降总值的12%,故磁场固有特性是造成束流下降的原因之一,但影响小; % c# H3 v' p% L+ g  H

/ I9 @5 J4 l: D& X5 I# y  (4)离子推力器工作时间2 h,阴极固有特性使束流下降约51 mA,约占工作时间2 h束流下降总值的81%。因此,阴极固有特性的影响是引起束流下降的主要因素。
. K- B, k6 v  C$ X4 F4 _  T3、结论 1 ]0 E) V' z. c' H$ v

' R3 t# J1 r, E% D6 Z  通过对离子推力器束流下降原因的分析,经过建立故障树,并对底事件进行排查验证,分析定位,得到引起离子推力器束流下降因素有:
. v, U5 ?8 h. h+ W
# Z  n0 ^1 V( g+ v8 z+ z  (1)栅极组件的热效应引起栅间距和栅孔径的变化;
7 f8 \- i: @/ A1 r" l6 C% h7 {4 H+ ]/ n) e, i; p* t: h
  (2)磁铁的热效应引起磁场变化; / U, @7 W$ k- o* B6 _+ |- S0 i. y
  F3 m/ d- }5 N
  (3)阴极固有特性。
& @/ N' s, S" t$ Q  s6 f  y
& n! P: s* W7 Z. d  其中阴极固有特性是引起束流下降的主要因素,栅极组件和磁铁也能引起束流下降,但是影响小,不是主要因素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光学薄膜论坛

GMT, 2025-11-2 , Processed in 0.021958 second(s), 21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 Licensed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